走過15個年頭,2023年的“雙十一”顯得靜悄悄,天貓、京東官方均未公布具體交易數據。

星圖數據顯示,2023年11月10日20:00—11月11日24:00時段,中國電商全網銷售總金額約為2777億元,與2022年同期的3076億元明顯下降。
作為憑空生造出來的一個“消費節”,像其他產品一樣都有個生命周期。這或許是它進入生命周期的下滑階段。
今天是“雙十一”大促結束的第二天,部分電商平臺和品牌商家戰績已陸續出爐。傳統電商天貓和興趣電商抖音,代表著兩種消費風向。中華合作時報·茶周刊全媒體記者根據天貓和抖音“雙十一”當日的榜單數據,對今年“雙十一”茶行業戰績進行綜合盤點。
天貓:年輕消費力帶火袋泡茶、新茶飲,
綠茶品牌突出重圍
根據生意參謀“雙十一”大促活動榜單公布的天貓茶行業累計排行的數據,綜合歷屆“雙十一”的排名數據,天貓茶行業“雙十一”排名如下:


天貓雙11大促活動累計排行榜單。
茶葉前十品牌中,蟬聯天貓“雙十一”八連冠的大益被ChaLi(茶里)擠下寶座,以袋泡茶出圈的ChaLi首次榮登第一;新茶飲品牌茶顏悅色殺入前三名;八馬第四名、馥益堂第五名、張一元第六名、西湖牌第七名、藝福堂第八名、天福第九名,獅峰牌則首次擠進前十榜單,位列第十名。從2014年至2023年的“雙十一”,排在前十不變的品牌為:大益、八馬、藝福堂、天福。
與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以藝福堂為代表的綠茶類品牌上升成長速度較快,西湖牌、獅峰牌躋身到了前十榜單。而往年則是“收藏茶”“金融茶”的普洱、白茶兩大類目占據前十榜單的半壁江山。從今年的排名來看,茶葉有從“收藏”屬性回歸“飲用”屬性的消費趨勢。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ChaLi憑借一己之力,打破了大益連續8年的“不敗神話”,登上榜單第一名。新茶飲品牌茶顏悅色由2022年的第十名一躍成為第三名。
ChaLi、茶顏悅色主打產品都是袋泡茶,推出花果、花草等原料組合制成的拼配茶。近年來,袋泡茶因攜帶方便、沖泡飲用衛生、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茶的風味和有效成分等優勢,而深得年輕人的喜愛。由此也可以看出一批口味多元、強調顏值的新品牌正在變成年輕人和資本的新寵。
抖音:看見品牌的力量,
大品牌仍是消費主流
看完了傳統電商,我們再來關注一下興趣電商代表抖音。今天,抖音電商宣布,在今年抖音商城“雙十一好物節”期間,定金預售商品日均GMV破百萬的單品達468個,定金預售支付GMV是2022年“雙十一”同期的1.6倍。商品層面,超級品類日GMV破百萬單品共計147個。抖音“雙十一”當日成交榜單如下:

抖音“雙十一”當日成交榜單。
可以看到,大益,八馬、中茶、白大師、藝福堂、小罐茶、陳升號等茶行業大品牌都在前十位,可見即使在私人主播眾多的抖音平臺,品牌的力量也依舊強大。前十名的品牌布局,仍舊以普洱、白茶品牌居多。

抖音商城正山小種爆款榜。
值得注意的是,與天貓不同,藝福堂在抖音主打正山小種紅茶,在此次“雙十一”中,連續十多天正山小種爆款榜第一。
從“雙十一”窺見
未來茶行業電商發展的兩大趨勢
此次“雙十一”是三年疫情后的首個“雙十一”。根據此次茶行業“雙十一”戰報,可以窺見未來茶行業電商發展的兩大趨勢。
1.“性價比囤貨”轉向“質價比剛需”
年輕用戶往往是新趨勢的先行者,其消費習慣會陸續傳輸至更為廣闊的用戶圈層。

根據《2023 Z世代“雙十一”消費行為報告》顯示,今年有88.1%的年輕人參與“雙十一”大促。2021年,Soul同樣發布了《Z世代“雙十一”消費行為報告》,數據顯示,當年參與“雙十一”的比例為81.3%。

報告顯示,參與“雙十一”時,年輕人立馬化身“攻略達人”,理性“剁手”。報告顯示,43.4%年輕人提前理清需求,做好產品攻略,“帶有明確目的進行搜索、選品后下單”是2023年消費者參與雙十一的最主要形式。此外,還有30.62%年輕人會“多個平臺、渠道進行比價后下單”。
由此可見,茶葉行業如果想要在新經濟環境下贏得市場,需要更多關注年輕群體,開發具有品質為先、價格實在、性能突出以及微創新等共同特點的產品,從而由年輕用戶的消費習慣傳遞到其他圈層。
2.回歸零售本質,營造更好的低價生態
電商的緣起與發展,得益于互聯網能提高商品交易效率,從而帶來商品價格的降低,所以,“雙十一”自誕生之初便帶著“低價”的基因。伴隨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用戶的路徑依賴,年年花樣百出、套路翻新的購物節逐漸偏離初心。
價格作為零售業最直接、最容易觸及消費者的因素之一,對消費者購買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如今,走到第15年的“雙十一”開始返璞歸真,“低價”再度成為各電商平臺的共同選擇。


天貓、京東的“雙十一”期間的低價宣傳。
具體來看,京東把“真便宜”列為核心賣點,不僅對超8億商品全程價保,還加碼京東百億補貼;天貓在跨店滿減的基礎上,首次大規模推出官方直降……

“雙十一”期間,抖音商城喊出“不湊單”口號。
抖音商城主打“不湊單”,并推出官方立減,單品價格直降15%起,旨在讓消費者不用適應復雜的跨店滿減規則,就能購買到低價好物。此外,抖音商城還“自掏腰包”發放超億元消費券,可在單品立減的基礎上疊加使用,最高可享滿300減80元的優惠。


天貓“雙十一”向商家提出的價保要求。
多位用戶向記者反映,“雙十一”期間,在天貓下單后發現商品比購買時價格有所下降,只要點擊“申請價?!?,核算完成后即完成差額退款,金額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。
雖然各大平臺都在強調低價,但電商平臺們都默契地對外表示,價格力并不意味著惡性價格戰。今年,各大電商平臺所說的價格力包含了商品的性價比和品質,而不是絕對的低價。而用戶最終的去留由價格力的核心因素決定,包括商品價格、用戶體驗、平臺信譽及口碑,以及平臺個性化推薦與服務的精準程度。
所以,茶行業已經從過去的拼速度、拼價格“卷”向更深層次的競爭。商家們不再僅僅依賴低價的策略來吸引消費者,而是通過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來激活市場,以服務好不斷更新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決策的變化,營造更好的低價生態。
總體來看,今年的“雙十一”是一次“以性價比為核心、規則回歸初心、以用戶為先”的全新面貌。漸漸消失的復雜優惠計算邏輯、逐步取消的預售階段、初顯疲態的大促業績、重新洗牌的行業排名,都是今年“雙十一”的重要看點。
作為電商行業最大的促銷節點,“雙十一”是觀察電商新趨勢、新變化的重要窗口,也預示著商家未來生意經營的方向。對于茶葉品牌而言,能否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,將取決于消費者對產品、服務、品牌的滿意度、認可度。業績或許不再由“雙十一”貢獻主力,而是積累在日常的銷售進程中。
期待2024年,各大品牌商家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“平價優質”的產品,有更好市場表現。
周刊時評
“雙十一”會不會消失?
□ 首席評論員 趙光輝
今年的“雙十一”雖然也有地鐵廣告等的烘托,但明顯感覺很難再激發起消費者的熱情。從數據看,這份熱情的下降是確定無疑的。

一個原因是“雙十一”作為一個購物節,如同一件商品一個產品,必然是有自己的生命周期;同時,沒有線下體驗的烘托和加固,無法傳遞更豐富的文化價值。所以,如果說某一天“雙十一”悄悄退場了,我們不應該感到奇怪,只是還會演化出新的形式。
另一個原因是“雙十一”是互聯網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的原生文化,逃不脫原生文化傳承演變的規律。原生文化都有自己流播傳承演變的過程。中國茶的品飲數千年間發生了多少次巨大的改變,就是例證;再比如嶺南粵語、客家文化是千年前從中原地區流播過去的,失去了原生地的源流,只能保持更多古代的風貌。所以,語言學家說粵語里漢語古音保持得最多。世界范圍內也是如此,200多年前英國人來到美州,今天的語言學家研究發現:古英語美國保存的最多最好。
如同中原地區文化的演化一直在進行中,這恰是原生文化生命力的體現一樣,作為誕生于中國本土的原生文化,互聯網購物節興興衰衰生生死死是其固有的命數。但這不是我們的重點,我們想說的是茶作為國飲,具有原生文化的強大生命力,在與互聯網電商、互聯網購物節、直播帶貨相遇后,產生了很多變化,但這些變化還構不成茶葉本身內在的演變,行業需要多從數據走尋找未來演變的征兆。比如主打袋泡茶的ChaLi今年登頂,主打花果茶、花草茶的茶顏悅色今年闖進前三甲,其代表的方便、時尚因素是不是更加有分量了?老觀念說的“袋泡茶”代表著低品質,其實在市面上還有多少人相信?
在互聯網購物節這個原生文化中,尋找中國茶這個原生文化的演變,事由天成,也事在人為。上有天機,下有商機,努力吧伙伴們。
出品:中華合作時報·茶周刊全媒體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
暫無評論